长时间以来教会关注的多是个体而非家庭
不少牧者认为,自从改革开放教会重新起步以来,中国教会整体上一直在追求数量的成长而非质量的提高。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中国教会目前已经变得很“大”了,但是却并没有很“强”。就像过去我们会说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却并不是体育强国一样,现在我们也会说中国是一个教会大国但是却并不是教会强国。追求数量而非质量的模式和思维决定了到现在为止中国教会还有非常多的缺欠和问题,要补的功课尚有很多很多……
在这样的模式和思维下,我们就看到了,在过去很长时间很多教会所关注的多是个体而非家庭。对教会来说,数量和规模非常重要。因此,一所教会非常重视教会规模,而决定一所教会规模的最重要的标准便是一所教会的信徒数量。对教会来说,信徒数量非常重要;对教会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信徒信主并且是自己教会的信徒。至于这个信徒是单身还是已婚、信徒家人有没有信主、信徒生活状态如何等等教会并不太关心。
因此,中国教会就出现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罕见的现象——相当数量的信徒都是一个人独身信主。就是说虽然他/她可能已经结婚了,但是却只是自己一个人信主,另一半并不相信。有的地方把夫妻二人却只有一个人信主的情况称之为“单道传”。对于“单道传”们来说,信仰远没有全家信主的基督徒们那么简单。事实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着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单道传们常常遭受到来自配偶和其他人的阻碍、逼迫甚至殴打。笔者至今还能记得大约三十年前的幼年时期听教会信徒唱过好几首反映单道传群体信仰之难的灵歌。歌词已经记不清楚了,隐约还能够记得类似“信主也不全家”“我是一个单道传”等歌词,歌曲曲调缓慢忧伤,再配上凄苦的歌词,不禁让人听者伤心、闻者落泪。而笔者也确实亲眼见过有家庭妻子信主但是丈夫并不相信,当妻子想去教会的时候丈夫却千方百计阻挠乃至于妻子被无故殴打的现象。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打了就是打了,挨打也是白白挨打,在重男轻女观念还非常重的那个年代,妻子往往毫无人权和地位可言,而单道传的情况往往都是妻子信主而丈夫却不相信。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当教会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时候,往往家是家,教会是教会。家庭与教会之间隔着很远的距离,关系非常遥远。一个信徒可能刚刚还在教会得到了很多恩典,可是转眼之间回到家以后就要面对跟教会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状态。这样的状况下,信徒的信仰和生活是非常割裂的,冰火两重天的生活是他们的常态。在教会里面得到爱和恩典,然后回到家里以后付出爱、消耗恩典。
让教会成为家,让家庭成为教会
毫无疑问,教会只关注教会规模、信徒数量却对信徒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状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模式和思维并不健康。如果一所教会想要变得健康的话,那么首先一定是要让牧者和信徒变得健康起来。而让牧者和信徒变得健康的关键或者说重中之重就是牧者、信徒他们背后的家庭。家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牧者、信徒背后的家庭变得健康的时候,牧者和信徒就会变得健康;而牧者、信徒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话,这个时候牧者、信徒的状况就很容易非常糟糕,想健康也健康不起来。尤其对于普通信徒来说,比起来教会,很多时候更加重要的其实是家庭。
近年来,许多牧者都发现和意识到了婚姻和家庭对于个体的信徒和整体的教会的重要性。比如西北某城市从事婚姻事工的刘老师就认为基督徒在主内团体中结婚非常重要。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源于他在多年服事过程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有一些基督徒单身的时候在教会里面是服事的顶梁柱,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但是问题是一旦进入恋爱状态,智商就降为了零——对方不信,或者只是名义上有信仰,这样的状况很容易两个人一结婚然后这个稳定服事的基督徒就离开了服事;不服事也就罢了,两个人过得幸福那也行,可是问题是很多人过得也并不好,过着过着就把信仰过没了的也有很多。但是在主内团体中结婚的话,往往人们的信仰就会一直很坚定。
一名在北方某城市教会服事多年的罗长老就发现,在教会里面单身年轻人的流动性非常大。有很多年轻人就是为了找对象才来教会的,如果在这所教会没有找到对象的话,那很可能他们就会到别的教会去继续找对象,直到找着对象为止,不同教会之间单身年轻人的流动现象非常普遍。与单身年轻人相比,结婚的信徒就会稳定很多,而如果家庭稳定的话,那么整个教会都会因此变得非常稳定。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婚姻和家庭对于个体的信徒和整体的教会的重要性,罗长老的教会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针对单身年轻人,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婚姻预备课程;针对家庭礼拜他们这两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进家庭礼拜和家庭祭坛。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家庭参加,但是两年多后的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家庭开始做家庭礼拜。通过家庭礼拜的方式,把上帝从天上、从教会里面接到家庭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庭成为教会。
今日教会的新趋势:很多教会开始重视家庭
有教会牧者认为,在之前很多教会都是外面精装修里面毛坯房。意思就是说教会从外面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比如经常做很多的活动等等,看起来很热闹,让人觉得这所教会非常有活力。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教会表面看上去很好,但是内里却一直是毛坯房,非常的寒酸和简陋。很多教会长期以来不太注重牧养和人文关怀,对教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家庭都有很多忽略的地方。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和思考以后,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他们推出了“先关系,后事工”的口号,把关系作为一切事工和活动的前提。有一句话说,荣耀的教会是从夫妻关系长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会其实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是生命的一种自然成长。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家庭,重视夫妻关系的建造、亲子关系的建造等等。
有人说,只要有人就一定会有江湖,只要有人就一定会有纷争,即便在家庭中也是如此。比如夫妻两个人都是基督徒,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一定会有吵架的时候。那么当基督徒夫妻吵架的时候福音在哪里?福音有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果福音都改变不了这对已经信主的夫妻的话,如果福音在他们身上没有什么作用的话,那么又怎么去给别人传讲福音呢?
有牧者强调教会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导信徒并且让信徒的生活成为见证,而且首先是要在自己的家庭里面成为美好的见证。如果在自己家里都没有做好的话,那怎么可能在外面成为见证?一屋都不扫的话,那又何以扫天下呢?“过去,很多教会和基督徒讲一人信主,全家蒙福。可是我们不这么讲,我们不这么认为。一个人信主了,可是并没有在自己家里成为见证,这样的话家人怎么可能改变?怎么可能信主?又怎么能够蒙福?但是如果在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人信主之后活出了见证的话,那么这家人怎么可能不改变,怎么可能不信主,怎么可能不蒙福?我们教会很重视生活,重视在家庭和现实生活当中活出来见证。所以,我们教会里面夫妻特别多,家庭特别多。”
结语:如果说之前教会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修炼“外功”上的话,那么现在很多教会逐渐意识到了“内功”的重要性。想要让一所教会健康的话,那么信徒健康是必须的。而信徒健康却不单单是教会的事情,家庭对于信徒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可忽视。有了健康的家庭,才可能有健康的信徒;有了健康的信徒,才可能有健康的教会。
在现在的处境下面,教会想要继续修炼“外功”来扩张教会面临着很大的难处,但是对于修炼“内功”来说却恰恰是再好不过的时候了。教会这个时候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抓住时机,努力夯实自己,打造好教会的根基,让教会变得更加健康和健壮。然后,剩下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地预备和等待,就像十个童女的比喻当中那五个聪明提前预备了灯油的童女一样,等待机会的到来。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